构建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养老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金融体系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近日举行的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不平衡,构建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养老金融体系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当前整体的低利率环境给养老金保值增值带来较为严峻的考验,要在“缴”和“投”等方面共同发力。
养老收入替代率普遍下滑
当前,全球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与社会保障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养老金融可持续性问题备受关注。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需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中,金融业要抓住养老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养老财富的积累和储备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认为,银发时代对我国经济提出全新挑战。资金端,目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积累性养老金发展不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已经停留在保基本的水平上,居民需要丰富养老储备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生活;服务端,目前养老服务体系高度依赖公共部门福利性养老设施服务,供给不充分且难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产业端,由于养老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养老产业的融资与投资对接难度较大,优质养老产业供给不足。
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球22个主要经济体的实收养老金资产合计达到47.86万亿元,较上一年下降了16.7%。随着投资收益率下降、领取人数增多、缴费人数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全球各国的养老收入替代率普遍下滑。目前,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平均养老收入替代率为55.3%,较2021年下降2.3个百分点;美国为73.2%,下降8.1个百分点;中国为68.3%,下降3.3个百分点。
贝莱德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范华称,面对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进行制度探索与变革,以打造一个可持续、高效、能够适应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养老金融体系。我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面窄、规模小,职业年金刚刚起步;第三支柱已有零的突破,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她认为:“这些特点也使得中国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构建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养老金融体系刻不容缓。”
完善三支柱养老体系
当前,完善我国养老金融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养老金体系建设层面,通过引导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协同发展,同时在制度设计上建议引入默认、匹配机制,扩大养老金覆盖范围。”范华认为,第一,在账户使用上,建议借鉴美国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账户的管理实践,打破企业年金账户与个人养老金账户之间的壁垒,允许两个账户之间资金划转、税优共享。第二,引入自动加入和匹配机制,即企业有法律义务把满足一定条件的员工“自动加入”到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中。第三,重点激励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对于现在未纳入第二、第三支柱的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群,建议简化企业年金的设立门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第四,建议国家提升税优力度、优化提取条件,在目前每年1.2万元的基础上,适时动态提高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上限,同时放宽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在董克用看来,根据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养老金融发展应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方面。其中,养老金金融应继续完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扩大第二支柱养老金覆盖面,完善第三支柱养老金政策;养老服务金融要求优化居民财富管理,真正实现多元资产为养老所用;养老产业金融要立足于市场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力量,多渠道结合社会资本,发挥政府政策性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助力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满足居民未来养老需求。
多举措应对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压力
养老金积累不仅靠“缴”,更重要的是“投”。当前整体的低利率环境给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带来较为严峻的考验。范华介绍,面对严峻的保值增值压力,全球养老金管理人一是增加了以目标日期为代表的符合养老特点的投资策略,从参保人的生命周期规律出发,根据股票、债券、存款、另类等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制定适合每个年龄层次的资产配置方案。二是增加了抗通胀属性较强的非标另类投资。全球养老金规模最大的七个国家中,养老金投资另类资产的占比从2002年的9%上升至2022年的23%,增幅在所有大类资产中居首位。三是全球化股票投资。过去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主要国家的股票资产中,海外股市投资比例从之前的1/3上升至2/3。
对于国内而言,范华建议放开养老金跨境投资,实现全球资产配置,捕捉海外的高收益机会。同时,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多元资产配置,能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并提高长期收益率。
周延礼认为,当前中国养老金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不足,投资工具相对匮乏,建议深入研究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策略,提升投资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养老保险资金应作为‘耐心资本’,利用其长期性和规模性优势,通过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性和发展活力。”—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