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保险更普惠
“目前保险用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几年越发明显,所以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原研究负责人、教授朱俊生在近日举办的水滴保服务生态大会上如是说。
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日益加深,保险行业从业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保障?
因需而变
保险服务升级的第一站,是了解用户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用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保险服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挖掘并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
朱俊生指出,中国的保险用户行为变迁非常大,中国网民数量超过10亿,99.8%是手机网民,96.5%是网络视频用户,超过9亿人是网络支付用户。从客户年龄结构来看,80后、90后是保险实际购买主体,也是未来5-10年中重要的潜力购买主体。80后、90后、00后的行为模式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专业、年轻化、信息化”成为当下互联网保险购买者的标签。
“目前各个年龄段线上购险率普遍较高,我们通常认为年龄大一点的,比如说5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不愿意用互联网,其实从我们的调研数据来看,这个年龄段购险的比例也在提升。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保险公司官网、中介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线上渠道整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朱俊生介绍,互联网保险用户对理赔的诉求很关注,这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保险购险的意愿。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智能化理赔的感知其实是最强的,在调研的样本中,70%以上的人认为智能化的理赔是可以提升售后体验的,对消费者的感知提升是最强的。
基于这样的需求变化,朱俊生表示,未来保险行业努力的方向是怎样提升互联网保险的专业化水平。在他看来,一是要优化保险配置的服务。如对保单核心的内容、条款、理赔流程等一些关键信息的讲解、跟踪和主动回访。二是做好理赔。理赔是影响购险意愿最重要的因素,销售的前端怎么跟保险公司后端有效地融合,提升融合度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提高产品的定制能力。目前市场上带病体方面的保险已经有一些探索,需要通过科技提高承保和服务的专业能力来提升可保性,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定制能力。
因势而动
科技不仅提升了保险行业的效率,还拓展了保险产品的边界,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体验。那么,科技将如何进一步塑造保险行业的未来?未来又蕴藏着哪些新的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表示,目前保险结合科技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阶段,从保险科技发展来看,现在到了大模型不断迭代、不断焕发新生的发展阶段。保险科技为整个保险行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险服务不断数字化、线上化。
“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对不同群体设置多样化的产品,这也是一种普惠。如何让保险更加普及,我们需要依赖于科技的力量。”张学勇说。
“现在我们进入AI和保险深度绑定的时代,不能只是科技赋能保险、助力业务,应该是科技赋予人性温度,让科技+保险服务更好,这是我们当前阶段所追求的目标。”水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鹏表示,一些老年人买不到自己最想要的保险,特别是65岁以上的人群很难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保险。四五线城市很多人有购买保险的需求,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还有很多带病群体,他们想买保险,但已经没有机会购买了。针对这些“边缘市场”重新挖掘他们的需求,打造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是未来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们希望能够用科技助力让保险变得更普惠,推动数字科技和健康保障行业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更好的保障、更普惠的保险。”沈鹏说。--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