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金融再“近”一步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优化老年群体的生活保障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金融服务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筑牢养老金融保障基石、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线上支付、移动理财等新兴金融模式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一变革对于大部分老年群体而言,却像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面对复杂的金融App界面,许多老年人往往一脸茫然、无从下手。此外,传统金融机构网点的一些设置也没有充分考量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例如,业务办理区域标识不够清晰,缺乏方便老年人休息和交流的舒适空间等,使得老年群体办理金融业务时多有不便。
《指导意见》的出台切中要害,从多方面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要求。
在硬件设施方面,《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着力进行适老化改造。网点入口处的无障碍通道将更加完善,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顺利进出;休息区域将配备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舒适座椅以及专门的服务台提供免费的老花镜、放大镜等,以帮助他们清晰地阅读各类业务单据和说明;清晰且醒目的引导标识将遍布网点各个角落,确保老年人能轻松找到自己需要办理业务的窗口。
在数字化服务优化方面,金融机构势必要对现有的线上平台进行进一步改造。例如,手机银行选用更大的字体、进行更简洁明了的布局以及设置更直观易懂的操作按钮,让老年人不再为“看不清、点不准”而烦恼。同时,金融机构也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如定期在社区举办线下讲座,安排专人一对一地辅导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金融操作等,帮助他们逐步熟悉数字化金融服务,真正融入数字金融时代。
当然,养老金融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服务适老化这一个维度,还体现在产品创新与风险保障等诸多重要方面。而这些内容不仅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大力开发的领域,也是下一步的着力点。
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上,各类金融机构应积极研发适合养老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的产品,不断构建养老金融发展新格局。例如,收益相对稳健、期限灵活的养老理财产品,既能保障资金安全,又能实现资产的合理增值。在养老保险领域,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可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补充保障,让老年人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生活等费用支出时更有底气。从风险防控角度而言,鉴于老年人在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方面相对薄弱,金融管理部门应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老年客户的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在销售养老金融产品时,必须确保老年人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质、风险和收益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推动金融行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契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仅能够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金融的助力下悠闲享老,还能让金融行业深度挖掘养老金融这片广阔的蓝海,拓展业务范围,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